1 范圍
本文件規(guī)定了茶葉貯藏前的品質要求、貯藏設備和貯藏地點要求、貯藏技術及品質控制方法、出庫要求、運輸及銷售。
本文件適用于湖北省綠茶、紅茶、烏龍茶、白茶、黃茶和黑茶類產(chǎn)品貯藏品質控制。
2 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guī)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
GB 2762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2763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
GB 5009.3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水分的測定
GB 7718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
GB/T 8302 茶 取樣
GB/T 13738.1 紅茶 第1部分:紅碎茶
GB/T 13738.2 紅茶 第2部分:工夫紅茶
GB/T 13738.3 紅茶 第3部分:小種紅茶
GB/T 14456.1 綠茶 第1部分:基本要求
GB/T 21726 黃茶
GB/T 22291 白茶
GB/T 23776 茶葉感官審評方法
GB/T 30357.1 烏龍茶 第1部分:基本要求
GB/T 32719.1 黑茶 第1部分:基本要求
BB/T 0078 茶葉包裝通用技術要求
3 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3.1
茶葉貯藏品質控制技術 the preservation and quality control technology of tea
茶葉在適宜貯藏溫度、濕度、光線等環(huán)境條件下,進行貯藏保存,有效減緩茶葉內含成分氧化及品質陳化,盡量保持茶葉原有的色、香、味、形的感官品質的方法。
3.2
變質茶 deteriorated tea
茶葉的色澤、香氣、滋味品質嚴重下降,外形發(fā)生改變,不能達到茶葉應有的色、香、味、形的基本要求。
4 茶葉貯藏前的品質要求
4.1 感官要求
4.1.1 應具有各類茶葉正常的色、香、味、形,無異味。
4.1.2 不含有非茶類物質,無任何添加劑。
4.2 水分要求
綠茶的水分指標應符合GB/T 14456.1的要求;紅碎茶、工夫紅茶和小種紅茶的水分指標應分別符合GB/T 13738.1、GB/T 13738.2、GB/T 13738.3的要求;烏龍茶的水分指標應符合GB/T 30357.1的要求;黃茶的水分指標應符合GB/T 21726的要求;白茶的水分指標應符合GB/T 22291的要求;黑茶的水分指標應符合GB/T 32719.1的要求。
4.3 食品安全指標
4.3.1 茶葉污染物限量應符合GB 2762的要求。
4.3.2 茶葉農藥最大殘留量應符合GB 2763的要求。
5 貯藏設備和貯藏地點要求
5.1 貯藏設備
5.1.1 貯藏設備,包括中央空調、電風扇、冰箱、冰柜和冷庫等。
5.1.2 配備檢測設備,便于庫房內檢測操作的工具,包括溫度計、濕度計、電子秤等。
5.1.3 貯藏設備和檢測設備無異味、無污染、清潔衛(wèi)生。
5.2 貯藏地點
貯藏地點包括具備調溫、調濕、調光等設備的庫房,或溫度相對恒定的山洞、窯洞、地窖等場所。周圍應無異味、遠離污染源,遠離熱源以及地勢低洼處、通風、排氣、排水良好;地面應有硬質處理,并具有防潮、防火、防蟲、防鼠、防塵、防盜、控溫和避光設施。庫房內不應存放其他物品。
5.3 安全要求
貯藏設備應制定安全操作制度,有專人管理,配備防火、防水、防盜等設施。
6 貯藏技術及品質控制方法
6.1 滅菌
6.1.1 在貯藏過程中,對貯藏設備進行定期清潔。
6.1.2 專用冷庫應配有紫外線燈等滅菌設施。
6.2 包裝
6.2.1 包裝材料
裝材料按照BB/T 0078的規(guī)定執(zhí)行。
6.2.2 包裝方法
6.2.2.1 茶葉作為預包裝食品時,內包裝應使用食品級包裝材料,標簽標識須符合GB 7718的規(guī)定。
6.2.2.2 在茶葉專用保鮮庫中大批量貯藏茶葉時,用相應的外包裝材料進行包裝。應當在外包裝上標明茶葉的名稱、質量等級、生產(chǎn)日期或者生產(chǎn)批號以及生產(chǎn)經(jīng)營者名稱、地址、聯(lián)系方式等內容。
6.3 堆碼要求
6.3.1 堆碼應以安全、平穩(wěn)、方便、節(jié)約空間、防火和防倒塌為原則,堆碼面積宜不超過總庫容量的75%??筛鶕?jù)不同包裝材料和包裝形式選擇不同的堆碼形式:
a)墊層法:選用無異味的材料作為墊底,相互之間留有空隙,使其通風透氣;
b)鋼架法:鋼架應結構牢固,無異味,便于運輸和貯藏。
6.3.2 應按類別、等級、批次分開進行堆放,不應混放,貯藏的茶葉應離地隔墻,距冷庫墻壁不少于20cm。
6.3.3 高溫季節(jié)應在貯庫內單層置放約24h后進行堆碼。
6.4 溫度、濕度控制
6.4.1 優(yōu)質綠茶貯藏環(huán)境溫度控制在0℃~5℃,大宗綠茶可控制在溫度0℃~10℃,相對濕度在50%以下。
6.4.2 保持貯藏設備內青茶、黃茶、白茶(老白茶除外)冷藏溫度為-5℃~0℃。
6.4.3 保持貯藏設備內紅茶貯藏溫度為5℃~10℃。
6.4.4 保持貯藏設備內黑茶貯藏溫度控制在25℃~35℃,庫房相對濕度不超過70%。
6.5 定期檢查
6.5.1 對貯藏保鮮的茶葉,每周宜檢查一次,檢查庫內溫濕度變化、茶葉包裝破損情況,包裝件是否有霉味、串味、污染及其他感官品質問題。若有品質問題,及時處理解決。
6.5.2 包裝破損時,應及時進行整理及更換。
6.5.3 對水分超標的散裝茶葉,應及時復烘后進行貯藏。
6.5.4 應建立貯藏管理登記記錄。
6.6 檢測方法
6.6.1 茶葉取樣、抽樣方法應按GB/T 8302的規(guī)定執(zhí)行。
6.6.2 庫房溫度、濕度采用溫度計、濕度計直接測量。茶垛里層的溫度采用傳感溫度計進行測試。
6.6.3 茶葉感官品質按GB/T 23776進行審評。
6.6.4 茶葉含水率按GB 5009.3的規(guī)定執(zhí)行。
6.6.5 茶葉食品安全指標按GB 2762和 GB 2763規(guī)定的檢測方法執(zhí)行。
7 出庫要求
7.1 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茶葉應及時處理,不應進入市場銷售。
7.2 需冷藏保存的茶葉在出庫至銷售點時宜用冷藏車轉運至銷售點的冰箱或冷柜待出售,其溫度與冷庫溫度一致。
8 運輸及銷售
8.1 出庫后的茶葉在遠距離運輸及銷售過程中應防包裝破損、防污染、防曝曬、防潮、防雨。
8.2 運輸工具應清潔衛(wèi)生、干燥、無污染,運輸裝卸時輕放。
以上為標準部分內容,如需看標準全文,請到相關授權網(wǎng)站購買標準正版。